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

:::

【精選專題/評論】翻轉之後?2016的來時路,2017的文化路

  • 2017-01-04
  • Admin Admin
回首2016的來時路,前瞻2017臺灣的新文化路...
我們知道文化翻轉的實質意義並沒有完成  因為  
文化的權力結構的本質沒有被撼動甦醒  
文化經濟的生態沒有建立起依賴共生的價值平衡體系  
文化社會沒有激起自主關懷的文化生命意識  
臺灣文化史並沒有因2016年的政治翻轉而終結 
2017年初為臺灣文化政策定個基調  
臺灣要走的必需是一條 ---- 以民間為主體,多元共治而開放的新文化路 
如果說[2011-]2016是臺灣文化的翻轉年
政黨輪替了
基層文化民意在選舉中彰顯了
而翻轉幾乎成為每位執政官員朗朗上口的修辭學...
那麼我們不禁要問:後文化翻轉時期--究竟是什麼?
是混亂、是脫序?是解構、是斷裂?
是草根、是民焠?是重組、是建構?是回歸文化權力結構原始的老路?
還是如浴火鳳凰般地徹底重生?
我們知道文化翻轉的實質意義並沒有完成 民間的文化路還很長
2016年選後看似平靜的臺灣藝文界
文化體制法規與權力資源結構的重整懸而未決
文化協力治理的相互信任基礎薄弱
匯聚及回應民意的常設文化機制遲未定案
諸多新生的文化議題方興未艾、文化輿論正風起雲湧
[從藝文補助、中介組織、行政法人、單一書價、出版市場萎縮、電影票房公開、歷史現場記憶再現、文化南向政策,從三井倉庫、北投車站到都市更新...]
而下一波文化反動勢力的蟄伏醞釀則宛如茶壺內的風暴
如果翻轉的結果只是讓在野的政治人物變成在朝
在朝的政治人物變成在野
執政者維繫權力位置和保守鄉愿的利益邏輯延續
在野的文化介入重新回歸民焠
而政治對抗式的文化意識形態繼續高漲
如果文官體系依舊流於僵化、止於觀望、揣摩上意
機關內部仍然官僚守舊、欠缺反思力與能動性
而反動的力量再一次被新體制吸納、收編
民間新生的參與力量流於形式難以透過新體制發聲
青年世代與弱勢族群依然渴望從文化底層翻身
那麼我們知道文化翻轉的實質意義並沒有完成
民間的文化路還很長
因為
文化的權力結構的本質沒有被撼動甦醒
文化經濟的生態沒有建立起依賴共生的價值平衡體系
文化社會沒有激起自主關懷的文化生命意識

臺灣文化史並沒有因2016年的政治翻轉而終結
 
2017臺灣要走的必需是一條 ---- 以民間為主體,多元共治而開放的新文化路
新的一年臺灣文化該走什麼路?
策略上我知道民間必須繼續堅持一條以自己為主體的文化路

而戰術上我們只能繼續培力,培養民間:
不斷延續文化自主表達 源源不絕的創造力量
不斷豐富全球在地 多樣文化的包容力量
不斷孜養有形、無形 文化繁衍的生命力量
不斷調節文化經濟生態 平衡體系的永續力量
不斷積累民間文化專業治理的領導力量
不斷加強民間對權力監督、批判、參與、共治的共振力量
唯有如此,文化體制才可能持續被擾動、翻轉
臺灣文化才可能因此而開放而重生

2017年初為臺灣文化政策定個基調
我們不能重回文化精英與權力對抗,或者趨勢近利而民焠鄉愿的來時路
臺灣要走的必需是一條 ---- 以民間為主體,多元共治而開放的新文化路